养生网
当前位置:养生网 - - 健康资讯 - - 国寿嘉园:让“家”在养老社区不是梦想

国寿嘉园:让“家”在养老社区不是梦想

发布时间:2018-01-18 09:48:43 | 文章来源 :

核心提示:提起养老院,很多人想到的可能都是一种“离群索居、孤独终老”的无奈之举。但“国寿嘉园”的出现,却颠覆了人们对“养老院”的认知 ,区别于传统

提起养老院,很多人想到的可能都是一种“离群索居、孤独终老”的无奈之举。但“国寿嘉园”的出现,却颠覆了人们对“养老院”的认知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院”,“国寿嘉园”作为中国人寿匠心打造的中国养老养生第一品牌,从关爱长者的角度出发,始终把向长者提供“安全、自由、优雅、精彩”的生活方式作为使命,社区所有细节都围绕着为长者打造“家”的氛围设计,让长者住进“国寿嘉园”后既能感受到家的延续,又能拓展家的范围,从小家到大家,让“家”在养老社区不是一种梦想。

一、于细微处打造“家”式养老社区

美国养老社区,通常强调客户把家搬来,在养老社区安个家。社区提供的无论是套间、一居室还是两居室,都配备有厨房,以让住户有家的感觉,哪怕厨房不使用。住户房子除硬装外,都是空的,为的是住户可以把自己熟悉的家具、用品搬过来,尽管与原来住的别墅比,空间小了很多,但毕竟都是自己多年熟悉的家具物品,用起来方便,也就仍有家的味道。美国养老社区餐厅也通常会设计一个或多个包间,以备家人亲友来访时,能团聚共享家庭亲情,这些都是强调家对于养老的重要性。

中国人重亲情、重家,在开发运营养老社区及提供养老服务时,“国寿嘉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规划与服务。一改传统养老院的不足,倡导在养老社区中打造家,既强调小家,也强调大家,从硬件到服务软件为社区居民提供家的感觉,以使长者从脱离组织社会、孤独寂寞生活状态到回归主流社会的生活状态,提供充满“温暖、人本、关爱”的全新生活方式。

二、打造“家”式养老社区三部曲

为实现“家”在养老社区的目标,“国寿嘉园”在三个层面上付出行动。一是小家打造,二是邻里、社区融通,三是社会融入。

小家打造

户型设计:小家打造包括户型设计、装修及智慧技术应用。针对长者群生活状况,通常可以考虑套间、一居、两居几种户型的规划,在居家功能上应齐全,如厨房是必备功能。不受经济条件影响的情况下,以家庭为单位提供居住空间,避免非亲友关系的住户同居一室,保证住户的尊严与私密性。尽管统一装修及提供拎包入住较为方便及便于统一管理,但仍要考虑长者对原有家具、物品的眷念,所以学习美国养老社区提供硬装修的空房子是一个可取的做法,或者应尊重客户意愿提供选择性服务。

建筑设计、户型及装修:比较理想的是比通常住宅要做得更好一些,让客户感到比住原来的家品质更高一些。如有条件的住宅层高可以考虑提升到 3米,户型保证功能齐全,装修舒适但不必豪华,在适老化方面充分考虑到客户的使用需求。在户型设计方面,也要考虑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及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健康状变化需要进行调整。部分房子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装修,或者,装修设计后,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空间功能的调整、转化,这样个性化需求可满足,也增加了趣味性。

智慧技术的应用:智慧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普遍。针对长者家庭生活需求的特点,智慧技术要着重于安全的监测,住户在居家生活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下,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护;同时也要重视沟通技术与手段的应用,增加住户沟通的机会,长者可以在家方便地与子女沟通,与邻里沟通,与运营服务人员及医生沟通,技术手段可以考虑远程视频、社区可视对讲、紧急呼叫系统等。基于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未来,住户也可在家预约实现健康咨询及慢病问诊,不仅不用出门就可得到有效咨询与医疗问诊服务,还可以根据健康需要选择专家或医疗服务机构。家有庇护的功能,养老社区的家对创新智慧技术的应用更具有实际庇护保障作用。当然,也要强调一下,智慧技术的应用操作一定要简单化、傻瓜化、机械化(例如:非触摸,尤其是针对现在这一代长者来说),否则,只会增加人们操作负担或被搁置不用。

邻里社区沟通

养老社区强调家,还要强调邻里、社区融通,这既要在规划设计上采取行动,也要在服务上做功夫。现代社会高楼大厦逐渐疏远了邻里关系,往往同住一个楼,隔壁门住什么人都不太清楚,也基本不来往。对于常规社区居家养老的长者来说,这种生活状态无疑竖起了孤独寂寞的铜墙铁壁,子女不在身边,又无法与邻里融通,很难改变。如果把家搬到养老社区,仍处于这种状态,那就不应该了。在规划设计上,养老社区应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从建筑设计上,制造碰面机会:从出门开始,到社区公共活动区域(包括走廊、大堂、餐厅、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运动室、户外散步活动区等等),要为住户设计创造尽量多的交互碰面机会,让人们出门后,每天有机会互相与邻居、朋友碰面,每天有机会看到、碰到社区外面来访的人。这样,人们之间互相打招呼的机会就多,交流也就会多,社区氛围就会活跃起来,人们不会处于一种封闭环境。

美国养老公寓大堂及功能有两种设计方法,一种是大堂等区域相对较小,居民从住的区域到餐厅、公共活动区域要经过比较小的大堂,每日三餐或参加活动都要经过空间相对小的大堂,居民互相之间、与外来访客之间就会有很多交流机会,图书阅览室也通常在大堂一角,哪怕是坐下读书看报,也可能与人见面打个招呼。另一种则设计得很宽敞,大堂、餐厅、休息闲座区、图书阅览区、多功能活动室、前台等都在一处宽敞的区域,各功能区域基本没有遮挡,无论在哪个区域,放眼一望,人们活动情况一目了然,不仅是便于运营管理,节省人力成本,也让居民、工作人员、访客之间有很多互动交流机会,哪怕是视线交流机会。这两种设计都是很用心从居民内心需求考虑的。

国内养老社区往往规模较大,由多个楼座组成,或多个组团组成,在规划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社区各个公共活动功能合理地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考虑到人们从每日三餐到文化娱乐活动、健身活动、健康管理等不同需要的行动路线,设计进行不同活动的人们可以增加相互碰面、路遇的机会。要避免室内或户外过大场面,互相之间要打个招呼都很难。国内有个养老社区的大堂特别高大空旷,至少有二三十米的宽度,人在其中行走很难有机会相遇,而活动空间又分别设置在三楼、四楼的比较偏的角落。这种设计让人们不仅没有家的感觉,反而会更加感觉孤独无助。

小家之外是大家,对于长者生活,仅有小家是远不够的,必须融入大家才会心里敞亮,无暇孤独。设计也可考虑通过智慧技术,增加邻里沟通的方式,如前面提到的邻里可视对讲,邻里娱乐互动等。

从社区服务上,制造融入机会:服务与设计一样,要着眼于让个人、家庭融入大家,定期的团体文化娱乐活动,邻里亲情活动,都可让每一个居民有机会主动,或被动地融入社区活动生活中,这样的生活长者会喜欢,子女也会放心。

③ 社会融入

社会融入也是让养老社区的家的感觉更好的做法。长者退休后不再工作、没有了常来常往的同事与社会交往的关系,渐渐远离社会,会有失落感。提供养老服务的社区或公寓不能成为机构,不能与社会隔断,否则,再好的家也是远离社会的家,不是社会的家,脱离组织社会的人会缺少社会性,仍会有孤独感。

融入社会,一方面在于社区的规划设计,一方面在于运营服务。

社区的规划设计:养老社区的规划尤其是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不能着眼于服务社区内长者,而应考虑长者家庭成员参与,考虑周边社区居民的参与,要有将外部居民和活动引入社区的能力和条件,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上,考虑到适用服务外部人员,而不是仅仅供内部使用。

运营服务:运营服务也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既要允许居民走出去,又要鼓励周边居民走进来。荷兰生命养老公寓将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引入进来,周边居民可以到公寓喝咖啡、理发、购物,与养老居民融为一体,公寓居民也外出参加社区及城市活动。荷兰生命公寓创始人汉斯贝克教授指出,如果养老公寓对年轻人都没有吸引力,自然对长者、子女没有吸引力。养老公寓对餐厅、酒吧也要搞好经营,可以对外开放,让外面的人进来,聚集人气,创造活力。美国魅力花园公寓居民只需在前台自己登记出门目的地、出门时间、预计回来时间即可自由外出活动。美国Lenbrook公寓则设计了一个空间较大的多功能厅,经常邀请周边社区居民到多功能厅来举办活动,增加公寓居民与周边社会居民互动的机会。融入社会的养老社区让家更美好,人们生活更有意义。

在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与服务中,处理好空间关系对提高人们生活的充实感与价值实现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构建了一个“个人、家庭、邻里、社区、社会”关系在内的五层交往模型,这是中国人寿创造性地提供的理念与模型,这个五层交往模型既强调了小家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大家的重要性。前面所述即是这个交往模型的具体阐述,在养老社区的设计与服务中,还可进一步深化、具体化,丰富每个层面的内容,增强各个层面之间的连接。在这种理念的主导下,家在养老社区不会是一种理想。我们相信,只要将这种理念在设计与运营服务中实施贯彻,就能做好养老社区,就能给人们的养老生活带来美好幸福的体验。

国寿人历经多年考察与准备,正是在这种打造“家”感的养老社区的理念指导下,创立了“国寿嘉园”品牌。“国寿嘉园”从建筑社区、社区设计、邻里社区融入、到社会融入都力求给长者提供一种“与人、社区、社会和谐共处”的“家”感生活方式。住在“国寿嘉园”,才会体会,“家”一直在身边。

当前页面地址:http://www.zgysw.net/news/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