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销售时夸大宣传,诺亚财富遭遇投资人追查。
事情的始末,还得从2010年说起。
2010年,全国五十余名投资人在诺亚财富推介下,共同投资了一只名为“悦榕基金”的私募股权基金。“3.4倍回报、4年半收回本金、6年后上市”,这只基金提供的收益目标极具诱惑力。
但后来,实际情况却是这一项目不仅IPO失败,收益还在持续下滑。截至2015年底,基金净值仅为7.49亿元,净资产亏损近30%。若无法在接下来的一年多内找到“接盘侠”退出,该项目将以失败告终,投资人将面临巨额亏损。
在这五十多名投资人中,钟明等六人共投入了八千多万元。为了挽回损失,他们六人联合进行了近三年调查,发现除去基金管理方新加坡上市企业悦榕集团本身管理资质成疑、第三方销售公司诺亚财富存在夸大销售问题外,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方之间还进行了高额的管理费利益分成。
钟明等人质疑,这或许是二者间的“合谋”,通过承诺不可能实现的收益、销售问题产品,为投资人编织了一场造富美梦。在与悦榕集团和诺亚财富讨论项目退出方案无果后,六人及其代理律师决定上告证监会。
此后,诺亚财富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静波对悦榕基金事件作出回应。
汪静波表示,诺亚只是一个渠道,公司代销了房地产基金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怎么运作,包括未来怎么处置是一个渠道来负责还是由基金管理人来负责,应该要有非常清晰的权限的界定。
诺亚在六年前就推出不保本、不保收益的房地产股权基金的这个产品,绝对是和现在的监管完全吻合,现在所有的监管方都不允许刚性兑付,不能保本保收益,甚至优先劣后都应该有非常清楚的权限界定。
汪静波还说,“六年并不算长,大家太急了”。悦榕是一个国际品牌的酒店,中国投资者比较急,比如说酒店就是需要养的一个项目,从国际的角度来讲,六年并不算长,一个精品酒店的工程可能十年才能盈利,核心的问题还是大家太急了,觉得这个项目有风险。
悦榕没有六年以前想的那么好,但是也绝对不是现在讲的那么坏。这个基金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不同,并无基金净值一说,说它亏损30%并不合理。
投资者说,诺亚财富在销售时做了夸大宣传,他们有当时的路演书面材料。但汪静波强调的是,“悦榕基金”这个产品本身并不保本保收益,至于销售人员是否在销售时可能有夸大宣传的“暗示”,诺亚如何管控约束销售人员,汪静波并未提及。
此外,中国投资者确实要面对一个尴尬的处境:第三方销售的收入来自卖方,而不是来自买方,利益捆绑必然决定了它的倾向。而投资者要求“刚性兑付”的要求不合理,也不合法。但诺亚财富是否在销售时做了夸大宣传,还需要监管和法律认定。
曾提前销售不确定项目、更改投资策略被指欺诈
据报道,2012年6月中旬,诺亚财富向其高端客户推广一款名为“京兆地产基金三期”的产品。该产品由万科与诺亚财富共同打造,投资期限为两年,年化收益率最高达11.5%,产品投资标的为南京南站旁的地块和云南昆明的住宅项目。
然而,在“京兆地产基金三期”的信托计划中,被打包进去融资的所谓“万科昆明项目”,属于万科正处在洽谈中的项目,能否拿下昆明项目还存在不确定性,而这对该款信托产品能否实现预期收益率至关重要。
在地产项目还没板上钉钉之际,万科为何急急忙忙携手诺亚财富,以此为基础推出所谓的信托产品,吆喝兜售?实际上,万科南京分公司回应,对诺亚推出此产品并不知情。
这个高端产品的销售行为居然连声称的合作方也不知道,诺亚财富究竟葫芦里藏着什么药?
诺亚财富方面的回复则是,“没有任何文本资料是关于昆明项目的,而且此款产品并没有上线,只是和客户洽谈中。”
但一位“准客户”提供了诺亚财富“京兆地产基金三期”介绍资料。资料清晰载明:产品将南京项目与K项目12.6万平方米打包,建立2年期的信托融资计划,募资7亿元,认购起点为100万元。认购额300万元以下预期年化收益10%;认购额300万至10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为11.5%。“诺亚在向我们推介时,都直接说K项目就是万科的云南昆明项目。”
同样,2012年11月,有投资者表示其购买的2011年诺亚发行的广发基金的一款定向增发信托计划,在不经过投资人同意的条件下,随意更改投资策略。据了解,他所说的产品正是陕国投、广发基金和诺亚财富共同成立的《陕国投-广发基金1-5号定向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据悉,这款诺亚的创新产品是其为高净值客户量身定做。在连续两个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之际,诺亚财富CEO汪静波曾表示,面对市场的挑战,诺亚财富采取了包括主动开发创新产品等一系列策略。
但主动开发的定制产品显然还需要更贴近投资者,且在业界人士看来:“作为第三方机构,并不能独立发行产品,这款定制产品实际上打的是‘擦边球’。”一位要求匿名的第三方研究机构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