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网
当前位置:养生网 - - 健康资讯 - - 段钟平教授:肝衰竭合并感染,免疫治疗不可或缺

段钟平教授:肝衰竭合并感染,免疫治疗不可或缺

发布时间:2018-11-29 09:12:16 | 文章来源 :

核心提示:感染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可导致病死率进一步升高,尽早发现和防治感染对于改善肝衰竭预后有很大帮助。围绕肝衰竭合并感染诊治的新认识

感染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肝衰竭患者合并感染可导致病死率进一步升高,尽早发现和防治感染对于改善肝衰竭预后有很大帮助。围绕肝衰竭合并感染诊治的新认识,包括发病机制、抗感染治疗及免疫治疗策略等,“肝胆相照”平台有幸采访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段钟平教授,内容整理如下。

1.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感染发生的情况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例如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基础上,以感染、肝毒性药物、劳累、大量饮酒、消化道出血等为诱因,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早期高病死率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

终末期肝病患者或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时容易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而且一旦发生肝衰竭之后更容易出现感染,例如最常见的腹腔、肺部、胆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晚期,感染是非常常见且致命的,会引起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严重的恶化。

2. 肝衰竭患者感染发生机制

感染是慢加急性肝衰中晚期患者的主要表现,机体处于严重免疫抑制状态(免疫麻痹),是感染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肝脏不仅事关人体代谢,还存在很多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可发挥正常作用,识别并杀伤从肠道或者门静脉过来的细菌等,保护肝脏。但是肝衰竭时,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下降,肠道通透性增加,肠内细菌、毒素、其他微生物通过肠道进入到肝脏,这时肝脏免疫功能缺陷,不能及时清除病原体,病原体进入体内形成一系列感染,包括上面提到的腹腔、肺部等不同部位的感染。

3. 抗生素在肝衰竭的使用与弊端

对感染来说,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只针对病原菌,反复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致病菌株产生耐药或发生真菌等二重感染,有时可能病情加重而死亡。

4. 免疫治疗在肝衰竭中的作用

肝衰竭时,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晚期肝衰竭,免疫治疗不可或缺。持续免疫功能瘫痪会反复感染,所以首先要恢复重建患者免疫功能。营养治疗,免疫调节剂例如胸腺肽α1(日达仙)、免疫球蛋白等等这些药物,临床上也比较常用,目的是通过改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让机体自发提高抵抗力,来对抗感染的发生。另外免疫调节剂还可以与其他药物有机配合,包括营养治疗、基础治疗等,达到更好的效果。

5. 胸腺法新在肝衰竭合并感染的机制与获益情况

胸腺法新是临床应用多年药物,是胸腺肽的提取成分,无论在动物试验、体外细胞实验、还是早期临床研究过程中,均显示出其对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好作用。所以在肝衰竭时,适当、及早的应用这些药物,可以预防并减轻感染,或者配合其他药物,可以加速感染的恢复,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治疗手段。

6. 指南与共识的推荐情况

我国发布的《肝衰竭诊疗指南》,涉及感染相关内容包括感染的机制、感染的原因(免疫瘫痪、免疫麻痹)等,也推荐肝衰竭合并感染时,除给予抗感染的治疗,也给予一些免疫增强的治疗,包括胸腺肽的治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近期又出台了《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专家诊疗共识》,共识也参考国内外一些相关指南和共识,推荐在严重的感染时进行免疫增强治疗。

 

专家简介

段钟平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知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目前担任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系常务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遗传代谢性肝病协作组组长,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组长,《实用肝脏病杂志》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共同主编,一至九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主席。近10年承担中国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等科研项目12项,近五年以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当前页面地址:http://www.zgysw.net/news/6815.html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