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8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在中国,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人被确诊为癌症。中国居民每有5人死亡,即有1人死于癌症。在大城市,癌症已成为居民第一死亡原因。癌症作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它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经济负担,也是当前社会重大民生“痛点”。而相关研究表明,癌症如果能够在早期被发现,治疗率达90%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
党中央和国务院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癌症防治工作也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2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介绍癌症防治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李斌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重点从以下四方面来加强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的工作:
第一,健全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推进实现肿瘤登记工作在全国所有县区全覆盖,搭建国家癌症大数据平台,建成覆盖全国的癌症病例登记系统,推动与相关监测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利用,及时掌握我国癌症发病动态,有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
第二,加快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重点癌症,将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加大推广力度。对肝癌等筛查技术尚不成熟、肺癌等筛查成本效益不高的癌症,将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优化筛查技术方案。同时,逐步扩大高发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
第三,提升基层专业能力。通过技术培训、对口支援、远程医疗等方式,提高基层特别是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在公共卫生医师培训中强化癌症防治知识技能的掌握,推广普及适宜技术。
第四,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传。癌症等慢性病与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更重要的在于平时的预防。卫健委将继续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积极预防癌症的发生。
李斌在会上强调,要逐步扩大高发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对普通百姓而言,通过体检进行癌症早筛是一种有效且便捷的方式。但癌症因其特殊性,起病较隐匿,从中期才开始出现症状和体征,早期无明显症状时患者很少会去医院就诊。而每年一次的定期健康体检,B超、胸部X线等常规体检项目也很难发现超早期癌症信号,无法实现高发癌症早期筛查。目前迫切需要一种便捷且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癌症早筛!
在癌症早筛领域,现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可通过基因测序的手段对癌症进行早期筛查。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证实,表观遗传学检测技术应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更为合适,但目前最大的技术难题是怎样把检测信号的噪音压下去。众所周知人类基因组90%以上的甲基化基本上是不变的,在这么大的一个背景下去找到少数的癌症标记十分困难。如何降低背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基因层面癌症早筛的普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层面。
5-羟甲基胞嘧啶(5hmC)
具有化学及生物学背景的芝大何川教授发明了全球独家专利的全基因组5hmC高通量检测技术,将最新的化学合成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检测全基因组范围的羟甲基化(羟甲基化是甲基化氧化而来的,疾病状态下某些通路被激活才产生羟甲基化),富集这些比较有意义的甲基化,通过检测羟甲基化的模式来做癌症早筛检测。该技术的优势是背景清晰(90%以上的甲基化不用考虑),灵敏度高。并且该检测方法是一种基于共价化学的方法,成功突破了5hmC在组织中含量低、难以精确检测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技术稳定性和重复性,非常好的解决了临床转化的问题。
在美国,何川团队已与众多大学及医院进行了临床研究的合作。在国内,何川教授的5hmC技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王红阳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了大规模临床研究,通过在临床收集近4000例样本,经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全基因组5hmC高通量检测技术可大幅提高肝细胞癌症检测的准确率(灵敏性、特异性可达90%以上),目前应用于临床不仅能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还能及时监测术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这对早期筛查技术尚不成熟的肝癌检测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早易安可针对7大类癌症进行早期筛查
上海易毕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毕恩)基于全基因组5hmC高通量检测技术研发的体检产品早易安™正是“体检难测癌症超早期信号”的有效解决方案。用户仅需抽取一管7ml的血液,便能针对食管癌、肺癌、肝癌、胆管癌、胃癌、胰腺癌和肠癌等7大类高发癌症进行早期筛查。因此它既适合有癌症家族史、吸烟史或慢性炎症史等的癌症高风险人群进行癌症早筛,也适合普通健康人群作为每年的定期体检项目。
本文新闻部分内容转载自:国新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