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病后需清淡饮食,无需特意调养
今年67岁的陈叔前阵子因为肺炎住进了医院,病愈后,陈叔的爱人觉得他身体虚弱了很多,到处打听给老伴调理进补的方法。有朋友教她炖高丽参,有人给她推荐冬虫草,也有人说大病后切忌大补,清淡饮食就可以了。面对五花八门的建议,陈叔的爱人无所适从。
中医认为,生病就是正气与邪气作斗争的过程。病后,人体正气多少会有损伤,“如果正气损伤不明显,是不需要补的。说是补,还不如说是调养,调养有攻有守、有泻有补,不要一听说补就以为得吃‘人参、虫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唐梁介绍说。
规律之一:病后调养不一定是吃补品
唐梁介绍,外感发热性疾病,一般多见于正气充足的病人,病情短,愈后好,对正气影响不大,适当注意饮食清淡就行,无需特别调养。例如一般的感冒发烧,病好之后注意休息,适当补充营养就好了,无需小题大做。
如果得的是急性、感染性、传染性疾病,这些病大多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多重,其病程中多伴高热,可生风动血、耗气伤阴。“在这些疾病的后期应以清余热、调理脾胃、益气养阴为主,适宜进食如芦根、白茅根、百合、麦冬、石斛、太子参、五爪龙、鱼腥草、马齿苋、马蹄、藕、梨、丝瓜、黄瓜等。”唐梁指出。
对于肿瘤,中医提倡带瘤生存。“调理要结合邪正盛衰在攻补间权衡。肿瘤放疗后耗伤气阴者可参考上述调养法,切不可温燥太过或滋腻太过。”
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后期或缓解期,多用茯苓、陈皮、橘红、南北杏、太子参、沙参、百合、莲子、芡实等以健运脾胃、化痰益气为主;有肾虚表现者还要补肾纳气,可用虫草、核桃、蛤蚧。慢性咳喘类疾病切记太早进行滋补,否则会妨碍脾胃运化,滋生痰湿而加重病情。
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肝病、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适量,不可温补、辛燥。常用陈皮、茯苓、薏苡仁、白术、扁豆、莲子、芡实、苦瓜、冬瓜、鸡骨草、谷芽、麦芽等。
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塞、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类疾病,中医多认为同痰淤有关。调理多用田七、丹参、绞股蓝、银杏叶、山楂、洋葱、黑木耳、芹菜等化痰通络之品。
规律之二:选择调养方式还需看用药情况
生病时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使人体产生不适。最常见的是抗生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常见腹泻等,这些在中医看来属于“湿重”的表现,着重要调理脾胃。
激素类药物容易产生阴虚火旺的表现,要滋阴清热。长期服用滋阴药容易碍脾,注意服用健运脾胃的药物、食物。服用温阳补气药容易化火伤阴,注意适当加用清润之品。解表药发散耗气,服多者汗多气弱,宜用益气健脾之品收尾。
规律之三: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调养
唐梁强调,辨证施治是中医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调理也是遵循这个原则。如果调补不当,适得其反。
虚者进补要分清气血阴阳。气虚者宜党参、北芪、人参、五爪龙等;阳虚者宜鹿茸、紫河车、枸杞、巴戟天、杜仲、肉苁蓉等;阴虚者宜花胶、银耳、燕窝、百合、玉竹、石斛、黑芝麻、北沙参等;血虚者宜当归、元肉、熟地黄、制何首乌、大枣等。
凡病后调养多以健运脾胃为主,待脾胃功能恢复再进清补之品。调养以粥、汤、蒸品为宜。病后调养也不单是饮食、药膳,正常的起居作息、心态、情绪也很重要。
唐梁提醒,其实一般日常常见的小病小痛,病后基本是无需刻意进补的。对于慢性病、大病或动过手术的人,如果想通过食疗或药膳调理身体,最好先找中医辨识体质,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
食疗推荐:
1.后天平补粥
材料:山药20克,芡实20克,茯苓20克,陈皮3克,大枣5枚,大米100克;
做法:山药、芡实、茯苓水浸泡30分钟,和米一同下锅熬粥;
功效:健脾益气。适于脾虚便溏者。常吃此粥胜过山珍海味。
2.猪肚糯米饭
材料:枸杞20克,核桃仁4个,龙眼肉20克,陈皮3克,大枣5枚,糯米100克,猪肚一个;
做法:糯米洗净,把药材切碎放猪肚中,加水适量,猪肚两头用牙签扎紧,下锅煮猪肚,至糯米饭熟即可;把猪肚切碎调味同糯米饭一起吃。
功效:补肾填精。适于肾虚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者。湿热体质,高尿酸、高脂血症者不宜。